台灣欒樹

 

學名

Koelreuteria henryi Dummer

別稱

苦棟舅、苦苓舅、四色樹

科名

無患子科

特徵

  

  

  落葉性喬木,樹冠圓傘形,樹皮雲片狀剝落,小枝灰褐色

,密被皮孔。葉為二回羽狀複葉,因葉形似苦棟(又名苦苓),所以又稱「苦棟舅」、「苦苓舅」。秋天莖頂萌發微小量多但為期甚短的小黃花;黃花落盡,便結出似燈籠又似氣球的果實,未熟時紅色,成熟時褐色;成熟後從果瓣中肋裂開,露出圓黑堅硬的種子,稱為「木欒子」,可穿成念珠。

 

生活映象

 

 

1.生態教室-

  當台灣欒樹的蒴果成熟時,會引來一群又一群以吸食種子汁液為生的赤星椿象;同一時間,以赤星椿象為食的赤腰燕,也在上空翻飛,並飽餐一頓,是一套有趣又可貼近觀賞的食物鏈活教材。運氣好的話,還可碰到扁鍬形蟲群聚吸食汁液、進行交尾,或頂著大顎,為爭奪配偶而大打出手的精采畫面。

 

 

2.舞台上的模特兒-

  台灣欒樹初春的嫩紅新葉,三月的嫩綠,夏季的濃綠,九月的滿樹小黃花,及花落後鮮紅轉深褐的蒴果,正猶如舞台上忙著換裝的模特兒般,呈現出不同的色彩;不但「四色樹」、「台灣欒華」的封號不脛而走,也使她榮登「全世界亞熱帶名花木」名錄中,可說是變出希望的魔術師。

 

 

3.古代氣象站-

  台灣南部的魯凱族人說:「颱風如果在欒樹變紅時來,就會很嚴重。」對照台灣氣象紀錄,秋天才登台的颱風,還真的對台灣造成很大的衝擊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