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葉山欖

 

學名

Palaquium

formosanum Hayata

別稱

台灣膠木

科名

山欖科

特徵

  山欖科植物的共同特徵是:一身黑褐色的樹幹,且全株富含乳汁,枝條斜向伸展,具層次感。大葉山欖是同類植物中葉形較大者,因此被取名為「大葉山欖」;又因是台灣原生樹種

,所以又稱「台灣膠木」(富含略似橡膠的乳汁)。是常綠喬木,小枝具褐色細柔毛及葉痕;葉叢生枝端,厚革質,全緣,常稍反捲;花則叢生葉腋,淡黃白色(有惡臭味);漿果(或是核果)橢圓形,果實先端的細長物為宿存花柱。

生活映象

1. 用途─

  大葉山欖在台灣的天然分布區僅蘭嶼、綠島和恆春半島,多植於屋前供乘涼用。近年來,由於樹形高大優美、濃綠、病蟲害少,且耐塩、耐旱、抗風,所以是少數被大量栽植為行道樹的原生樹種之ㄧ。其木材是蘭嶼達悟族人造拼板舟的重要原料之一,用以製作船首、船尾板、船槳及坐板的暫時性木釘,也用以製成水芋的收穫棒。

 

 

2. 海邊的勇士─

  不管什麼時候去看它,隆冬也好,盛夏也罷,大葉山欖總是以濃密的枝葉及堅挺的儀表面對你,甚至選擇在十一月底開花

,表現出不畏東北季風的勇士特質!其略呈橢圓形的果實,其形狀、色澤、大小都類似橄欖,因此被海岸山脈的居民稱之為「橄子」,花蓮市郊有一小村落,名為「橄子樹腳」,就源自於大葉山欖。

 

 

3. 可以食用的果實─

  大葉山欖的達悟語是「kolitan」,意思是:剝皮才能吃的果實。雖未熟果味澀,但於陰涼處後熟幾天,等果皮變軟再食用

,則香甜多汁而可口,因此,在當地有「蘭嶼芒果」的稱。唯一的缺點是:食用後會時常放屁。因為這個緣故,所以綠島居民稱它為「臭屁果」。

 

 

4. 平埔族的族樹─

  古時的平埔族,在其住屋之屋角或屋後必種此樹;今台東海岸平埔族聚集的地方,如新社、長濱、成功等地,仍可見大葉山欖巨木,是平埔部族的族樹與表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