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集三千寵愛於一身-
1966年由非洲移民來臺的小葉欖仁,因其枝條細緻、整齊,而被種苗商及園藝業者大量繁殖,廣泛應用在柔化、綠化建築物及行道樹上,數量及栽種面積僅次於黑板樹,衍然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,台東縣更以它為縣樹呢!但是因為黑板樹的枝幹脆弱,每遇颱風侵襲,斷枝傾倒的情形相當嚴重,所以小葉欖仁應當會有後來居上的優勢!
2.樹林銀行-
「植物就跟人一樣,也是需要被照顧、栽培的。」林管處嘉義市區員工宿舍有株30多歲的小葉欖仁,因其根部已竄入住宅並破壞道路,於是將它斷根後移到南區樹木銀行(南區樹木銀行設在阿里山公路觸口段),讓這棵已屬祖父級的老樹能在更自然的環境下成長。能以尊重、關懷的態度將植物當作一輩子朋友的人,相信在任何有植物的地方都不會孤單的。
備註:
提供因公共工程拆遷施工,無處可去的樹木一個暫存的場所,或讓各單位及民間寄放珍貴老樹等,是樹木銀行成立的宗旨。臺灣的樹木銀行主要可分作林務局、各縣市政府與民間自發性組織三單位在執行。由林務局所負責的樹木銀行,將台灣分作三區,各縣市所需移植的樹木可依所屬的區域來申請;而由各縣市政府自行規劃的樹木銀行,不僅執行部門各有異同,在樹木資源管理上,也分別有定植、暫存、收費與否的差異;民眾自發性所成立的樹木銀行,多為當地的閒置土地,透過土地再利用,提供移植的樹木一個適當的安置處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