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阿公的童玩-
在物質匱乏的年代,孩子們會跑到苦楝樹下撿拾掉落的果實,充當彈弓的銃子來打麻雀消遣,也會以苦楝的樹幹削成陀螺玩,是取自自然又環保的玩具。
2.驅蟲良葯-
苦楝的種子俗稱金鈴子,是驅蛔蟲的良葯,但因具毒性,請勿隨意嘗試;其所提煉出來的苦楝素,更是生態防治的高效率殺蟲劑,可防治一百多種昆蟲及數種葉蚤和線蟲。
3.除邪避惡-
傳聞蛟龍怕楝樹的葉子及五綵絲帶,因此,古人便將塞有楝葉並縳以五彩帶的食物投入河中給屈原食用,以避免食物被蛟龍及蝦兵蟹將吃掉;也在端午節的時候摘其葉子佩戴或插在頭上,以除邪避惡。此外,卑南族祭師為喪家除穢時,會手持苦楝花並用手指劃過鼻頭,以祈求新的一年帶來新的好運。
4.不公平的待遇-
苦楝因其諧音與「可憐」近,在古代的農業社會被視為不吉祥之樹,因此,終其一生只能在郊外努力生長,無法登大雅之堂;劈成的板材,亦只換得做板凳、箱櫃或棺材板的下場。近年來,則因苦楝耐熱、耐寒、耐風、耐旱、耐貧瘠,又抗污染的特性,已成為公園廣為栽植的美化綠化樹種,它的不白之冤終於有了平反的對待。
5.另一種鄉愁-
日本人曾以苦楝會在春天開出美麗的紫色花朵,像其本國的櫻花一樣,因此,在嘉南平原到處種植,讓紫色花蕊開滿鄉野的春郊。台灣的本土文學作家,也有不少是是透過苦楝來訴說對土地的苦戀,如:席慕容的《寫給幸福》,莊柏林詩集的《苦楝若開花》等。
6.美麗的傳說-
民間野史相傳臭頭皇帝朱元璋在逃避元兵追殺時,曾躲在苦楝樹下休息,適值冬寒料峭,苦楝子不停的打在他的癩痢頭上,痛得他直指苦楝痛罵:「死苦苓,壞心,你會死過年。」皇帝的詛咒當然要應驗,所以苦楝便以〝枯死木〞的樣子度過冬風的侵襲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