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熱情的祝福-
鳳凰木原產於非洲東部的馬達加斯島,喜歡日照強且排水良好的砂土;氣溫越高,光線越強的地方,花開得愈漂亮。日人於1897年引入台灣,當時台南市各路街巷道均有栽植,使台南成為家喻戶曉的「鳳凰城」,成功大學亦採用為校徽。總是在驪歌高唱季節綻放一樹火紅的它,似乎在熱情的祝福下,還默默的燃放著離別的愁緒呢!
2.童年的記憶-
鳳凰木紅色艷麗的花瓣,像火焰也像浴火重生的鳳凰鳥,更像雙雙展翅高飛的蝴蝶。以前的孩子會將花萼當作蝴蝶的身體,花瓣當作蝶翼,花絲當觸角,拼成栩栩如生的花蝴蝶夾在書本裡,做成美麗的書籤。而扁平長彎刀狀的果莢,更是孩子的最愛;在濃密的鳳凰樹下,人手一把彎刀,一場無須導演的全武打正熱鬧登場著。(註:鳳凰木的花果雖然可賞玩,但因具毒性,千萬別吃下去!)
3.蟲蟲危機-
鳳凰木雖然枝葉繁茂,卻不能抵擋強風,故不宜種植在山坡上;當其年紀越大時,樹幹基部會有板根出現,除了協助它站得更穩外,也可擋水,並增加樹的呼吸面積。在其樹下走動時,要預防台灣黃毒蛾的幼蟲掉落身上,因其含毒刺毛,會讓你的皮膚紅腫,疼痛不堪。近年來,更由於蛾類幼蟲的危害,導致植株多遭砍伐,因此,要看到早期栽種的成排老樹,可謂
鳳毛鱗爪了。
|